银行融资“补血”各显神通 多种方式齐上阵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补血”动作频频。多家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此外,华夏银行、无锡银行的定增申请日前也已获批。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旺盛,叠加今年以来稳增长政策发力,为提升信贷投放能力,银行增厚资本的动力加强。
银行花式融资“补血”
上半年,多家银行通过首发、可转债、配股等方式融资“补血”。
Wind数据显示,兰州银行首发上市募集资金20.33亿元;青岛银行通过配股融资25.02亿元;另有重庆银行、成都银行通过可转债分别募资130亿元和80亿元。
尽管上半年没有银行股定增落地,但华夏银行和无锡银行的定增计划已于日前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按照计划,华夏银行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5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亿元(含本数);无锡银行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3.20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除此之外,在各类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中,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尤其受到商业银行欢迎。据兴业研究统计,上半年各银行发行永续债1580亿元,国有行发行占主导,规模占比高达82%;二级资本债发行近3800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同样也是国有行发行占主导。
“从资本工具发行方均为国有大行占主导不难看出,国有大行为了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达标目标,存在着较为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认为,因此,尽快推出TLAC债务工具对缓解四大国有大行的达标压力,有着紧迫的必要性。
对于下半年二级资本债发行情况,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预计,由于二级资本债作为商业银行的常规资本补充工具,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和规律性特点,2022年下半年发行规模预计或达3000亿元,全年发行量或达6800亿元。
关注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
多位专家认为,后续商业银行仍面临持续的资本补充需求。
华西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认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信贷资产配置增加等多重挑战,内源性资本补充受到挑战,对外源资本补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考虑到部分商业银行把年度分红的节点安排在三季度,考虑分红后为确保资本充足率仍处于相对合意水平,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资本补充。”郭益忻称。
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情况尤其值得关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相对于处于头部位置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相对较大。后续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叠加监管对资本要求趋严,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渠道较窄,资本充足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在这方面,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拓展多元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央行此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提出,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用好新增专项债额度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鼓励资质相对较好的银行通过权益市场融资,加大外源资本补充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