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近期,美联储超预期大幅加息,一次性提高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以期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的目标内。市场预期美联储还将继续加息,年内联邦基金利率将提高到3%以上。由于美国货币政策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为了防止本外币利差引发资本流出,英国和瑞士近期也宣布加息。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还需做出相应分析。
美联储之所以加息,主要在于长达10余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在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同时,推高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此外,美国、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剧了通货膨胀。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商品供求失衡矛盾,造成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进而从供应的源头,将价格上涨传递到生产和消费的末端,引发了广泛而普遍的价格上涨。
不过,减少货币总量并不能解决供应链受损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治标不治本。而且加息还会产生出乎预料的回溢效应,增加市场流动性总量,部分冲销加息造成的货币收缩。一旦货币供给继续大于需求,美联储控制通胀的政策就会大打折扣。
面对美联储加息以及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转向,我国应立足自身经济特征与发展趋势谨慎对待。总体上看,中国与美国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周期并不同步。目前美国投资、消费两旺,有较高的通货膨胀,我国却亟需提振投资与消费,缓解较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同的经济周期,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着力点、政策工具自然会有差异。在美联储加息控制通胀时,我国需要把握好经济运行的节奏,要确保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以支持经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时注重结构性发力,运用好差别化政策工具,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
同时,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美联储加息对我国有较大的溢出效应,带来不小的挑战。加息将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市场信心,加速资本流出。这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增加投资和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金融市场风险的联动性,增加股市、债市、楼市风险。
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美联储加息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美元升值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优势,同时欧盟国家也会扩大进口中国商品。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加息,新兴市场国家容易出现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等现象,比较脆弱的国家甚至会出现货币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比较好,国家信用较高,从那些新兴市场流出的国际资本会选择流入我国,形成资本双向流动局面。
进一步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我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相机决策。
首先,宏观政策要聚焦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减税降费,破除垄断,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发展壮大机会;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快动员目前大量闲置的资源,扩大出口,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其次,要抓住中美利差缩小的机会,扩大人民币国际贷款,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的融资货币功能。鼓励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信贷,支持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以投资带动贸易,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形成我国制造业地位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前进的新局面。
再次,要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开放,在稳外贸的同时,提高资本项目动态平衡国际收支能力,确保市场化方式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引导市场预期,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加大金融创新。提供丰富的人民币衍生品,更好满足国内外市场化主体分散、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需求,有效降低贸易投资市场风险,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