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大幅提升!稳定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5.02,同比增长54.20%。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过日元和英镑,并连续三个季度在主要国际货币排名中位列第三。
7月24日,“2021国际货币论坛”上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5.02,同比增长54.20%。该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过日元和英镑,并连续三个季度在主要国际货币排名中位列第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大幅提升,报告阐释了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继续巩固;二是人民币金融交易职能显著增强;三是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进一步显现。
报告显示,2020年,经常项目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09%;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5%,创下近五年内最快增速;2020年四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资产份额达到2.25%,同比增长14.80%。
“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表明,高水平的经济双循环才能支撑起主权信用货币的高水平国际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解读报告称,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同比大幅提高,人民币稳定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
“要鼓励企业拿着人民币出去投资,要主动供给国际化的人民币金融资产,尤其是在离岸市场,鼓励中国跨国企业和跨国金融机构的成长。在主动投放的基础上,主动建设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行长方昕建议,上海要建立人民币国际化配置中心,海南要建设人民币投融资母港。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认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走势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需关注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导致的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冲击;要建立我国国际金融中心,使其在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能力;要关注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格局的相对平衡等。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认为,一方面,国家对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跨境支付系统日益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大量虚拟货币的挑战。
在我国金融业推进国际化方面,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国际金融规则惯例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金融业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研究和参照的规则。巴塞尔监管规则也在根据金融业态和金融风险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介绍了特别提款权(SDR)改革的思路:一是不再将SDR作为国际储备的法定形式;二是推动SDR分配与份额脱钩;三是基于全球各国对国际流动性需求的原则分配SDR,给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分配比例,推动SDR成为缓解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流动性不足的多边信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