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别误把油气行业周期性“洗牌”当成“大衰退”

  • 石油商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市场需求低迷以及沙特、俄罗斯等国的石油价格战,国际油价一度跌入历史最低位,目前依然徘徊在偏低水平;全球油气行业经营状况恶化、业绩大幅下滑,国际大石油公司出现全面亏损,纷纷大规模削减投资支出、裁员等,包括威德福、切萨皮克在内的一批油气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重组,欧洲各大石油公司则争先恐后发布低碳转型计划……

然而,自下半年开始,油气行业开始出现一波并购潮。先是股神巴菲特斥资97亿美元收购了道明尼能源公司的天然气资产,紧接着雪佛龙以13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美国独立油气生产商诺贝尔能源,然后是7-11便利店母公司以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便利店业务,再到近日壳牌拟出资收购印度纳亚拉石油公司石化项目的部分股份等。

一半是冷却的市场,一半是火热的现状。全球油气行业的交易活动缘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他表示,现阶段油气市场的供需关系进入调整期,油气行业开始周期性“洗牌”,但是,别误把油气行业周期性“洗牌”当成“大衰退”。

世界油气行业历经多个周期性波动

“太阳依旧会升起”

石油商报: 今年以来,世界油气资源国、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大规模削减投资支出、裁员等,许多企业面临破产重组,有人说这是油气作为夕阳产业的衰退迹象,应该如何看待?

吕建中: 在世界石油工业160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多个周期性波动,甚至引发了多次石油危机。在此过程中,一些公司破产、兼并、重组、转产,但每一次的行业洗牌都呈现螺旋式上升,重塑新格局,“太阳依旧会升起”。

今年以来的这一轮低油价是2014年低油价的延续,由于金融资本的大规模进入,延缓了油价暴跌的时刻。本轮低油价的导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实质上则是源于上一轮高油价刺激下的油气投资热。早在2000年后的那段高油价时期,全球主要能源公司的油气上游资本性支出总额几乎翻了一番,特别是北美页岩油气的大发展,巴西深水盐下的大发现以及世界多个超级盆地、老油田的“焕发青春”等,引发全球油气行业再现了一波淘金热,使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3%和60%。在带动世界油气行业繁荣的同时,也使全球年均原油产量相对需求过剩了约100万~200万桶/日。即便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石油市场也可能会进入供需关系调整期,只是疫情突然加速了这一进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石油需求下降是刚性需求下降,因此,油价下跌根本刹不住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锐减,不得不依靠供给侧的大幅度减产。

在正常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油气行业同样遵循“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利润、利润决定生存和发展”的逻辑。价格作为促进资源配置的一只无形的手,上涨可以带动资本投入,下跌则是一种淘汰机制,促进市场重新洗牌、出清,正所谓“等到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现阶段的行业低迷是因为正处于大周期循环的萧条期,产油国的石油出口和财政收入锐减,再投入能力下降;各大石油公司的收入、利润也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使得全球油气领域投资削减了30%以上,产量削减了20%以上。考虑到大中型油气项目的投资周期通常需要2-3年,意味着在后疫情时代的2025年前后,全球很可能出现油气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是主角

要客观看待欧洲公司的低碳计划

石油商报: 欧洲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发布低碳计划,中国的油气企业也面临低碳转型的大势所趋,您认为中国的石油公司现在是否也要开始业务转型?

吕建中: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巴黎协定》提出到本世纪末控制全球升温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能源转型持续加快,各类新能源加速发展,但至今还没有哪一种新能源可以替代油气的战略地位。截至2019年,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依然超过30%,天然气占比达24%,油气的主体地位在2050年前不会改变,因此全球能源问题的核心还是聚焦在油气安全上。

今年上半年,包括道达尔、壳牌和bp在内的欧洲石油公司均公布了“净零排放”计划,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在组织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欧洲公司对于低碳业务的发展更为重视,是基于欧洲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对于碳排放和化石能源的应用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更是因为欧洲地区的油气资源无法保障其能源安全。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欧洲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仅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0.8%,天然气为2%,欧盟国家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80%和60%,油气安全保障问题始终是悬在欧盟国家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同时也要看到,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发达经济体聚集,也是全球绿色经济、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及其能源公司大力倡导净零排放,也是一种技术超前、领跑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的行为。对此,我们应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科学判断,防止盲目跟风。

我国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能源产业体系,能源自给率基本保持在80%的较高水平,总体看能源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是富煤、缺油、少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高达8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成为影响能源安全的重点和风险点。近年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其电气化带来的终端用能革命还未完全普及。目前,我国终端用能结构中电力占比仅为14%,预计到2050年可达到40%。现阶段,新能源无法替代传统能源,也无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因此,维护油气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和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供给体系、提升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等,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已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国内油气稳产增产及油气管道建设,着力增强油气储备设施建设。日前,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中强调,“三桶油”及延长石油等企业要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将保障油气供应安全上升至政治任务层面。

我国能源安全重点是保障油气安全

需立足全局、提早谋划

石油商报: 考虑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来可能出现反复,诱发油气市场频繁“暂停”和“重启”,国际油价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大幅波动周期,我国石油企业该如何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吕建中: 近年来,我国油气消费增长速度很快,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5%。虽然我国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但不少合作区域的地缘政治情况复杂。我国石油企业面对此轮行业周期性“洗牌”,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立足全局、登高望远,提早谋划逆周期的能源安全布局,完成好保障油气供应的重大任务。

为提升我国油气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在低油价时期,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多做勘探、多找优质储量,做好产能和产量优化。二是优化国内炼油化工布局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炼油国,炼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突出加强储运能力、应急体系建设 。可以把对油气储运设施的投资摆到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油库和油轮已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战略环节。四是深化海外油气合作 。突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化合作,重点处理好传统能源业务与新能源项目、油气产业上游与下游项目、油气业务投资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企业主体与政府作用四个方面的关系。五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坚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借助“三链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同时,高度重视营造开放、包容、协同、有序、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努力占领技术制高点,培育产业链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能源转型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之间是多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应过于渲染相互替代、竞争的色彩。在今后一个相对长的能源转型期内,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相向而行,需要建立完善多能互补的协同安全保障机制。

綫上分享會
點擊預約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