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多项金融数据好于预期 国内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明显

  • 经济日报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4月份国内信贷、社融数据同比多增,且好于市场预期,数据总量与结构理想,显示国内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明显。金融数据表现强劲,主要受宽松货币信贷环境与国内经济活动回暖等因素推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认为,4月份市场流动性总体仍然较为宽裕,M2同比两位数上升,也说明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较为顺畅,之前释放的流动性能够通过金融机构得到极大释放,这从人民币贷款的增加额就能得到证实。

  专家普遍认为,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冲了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挥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内部管理和考核政策,增加贷款投放。在各项经济数据下滑的情况下,信贷投放力度明显放大,金融数据逆势增长,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4月份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提高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持续增加抗疫企业、中小微企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中长期贷款,促进了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温和修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从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也可以看出,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为主要贡献力量,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9015亿元,同比多5066亿元。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李建军认为,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相关投资活动有所恢复。此外,票据融资规模非常大,说明短期流动资金需求也非常强劲,说明在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以及重大项目和恢复生产之间面临不同的生产资金需求。

  周茂华表示,预计后续人民币信贷仍保持强劲格局。一方面,全球疫情超预期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需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待进一步发力;另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需求回暖与政策支持将逐步带动国内企业融资需求扩张。

  “下一步,预计央行仍然会维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给企业提供较为有利的金融条件,支持企业的流动经营资金和长期投资资金充裕。”李建军说,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监测,确保资金能够流向实体经济,防范潜在的一些问题出现,压降资金成本。

  温彬建议,下阶段,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结构性信贷供给基础上,实施降准、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助力我国内需市场潜力挖掘,刺激国内总需求恢复性增长。建议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引导LPR有序下调,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降,助力有效需求的修复与提振。建议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打好组合拳,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要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要在助力经济增长提质增效基础上,保持国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姚进)

綫上分享會
點擊預約

微信公众账号